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眉县生活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眉县生活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陕西有哪些地方戏?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悠久的文明史造就了众多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二十多种。历史悠久,流传度广的有:秦腔、眉户、碗碗腔、合阳线腔、汉调二黄、阿宫腔、老腔、弦子戏、端公戏、八岔、大筒子、关中秧歌、商洛花鼓、陕北说书、西安鼓乐。
秦腔:又称"乱弹""梆子腔",起源于周,盛于秦,发源于周朝的故乡——宝鸡岐山,凤翔一带。保留古味很多,是戏曲界的源头。
碗碗腔:起源于华阴,华县。详分两种,"灯碗腔"和"阮儿腔"。具体区别:前者以铜碗打节奏并有皮影戏。后者主奏乐器为阮咸。
眉户:惯称"清曲",主要有小曲小调所组成,所以传唱度高!眉户在关中也分两种,一种东路眉户,在华阴华县。一路是西路眉户,在户县和眉县。
汉调二黄:主要集中在汉文化区即陕南区域,由于延汉江发展,又由西皮和二黄结合而成,因此被称为"汉调"。
合阳线戏:即"提线木偶",为合阳独有。民间称"戏猴""小戏"。对表演者要求极高,需要灵活掌握"提、拨、勾、挑、扭、抢、闪、摇"八种技法。没有足够的功夫,无法胜任!
老腔: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央视春晚和谭维维合作过。华阴老腔,最早是属于皮影戏。唱戏者不出现,就是皮影!唱戏者跑到前台唱,就是老腔!这个剧种传唱度低,民间传承即将断代,但极具冲击力。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商洛地区特有,唱腔以商洛地方语言为主,故称“商洛花鼓”。商洛花鼓传承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阿宫腔:属于"北路秦腔",特点是婉转,变化丰富。
八岔:盛行于陕南安康、汉阴、旬阳等地。由湖北"郧阳调"发展来的叫阳八岔,由当地小调为基础的叫阴八岔。这个剧种是清朝诞生的,比较年轻。
前几年,有个朋友,是个秦腔的痴迷者,自己没事了唱,有事了还唱,拿着***时期的样板戏唱,抄了古本又来唱。于是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地蹦出个问题——陕西难道只有"秦腔"?自己查阅资料,请教自乐班和剧团的老师,大概有了一个脉络——陕西目前存在的地方剧种,不下20种,目前近半数在传承上都有了问题——不知道还能传承多久。戏曲,是文化凝练后的乳酪,是文化的精髓!目前,我们都在埋头苦干,为了经济,为了生活,我们在抓着我们自认为珍贵的东西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更珍贵的东西——文化的继承!
陕西戏剧历史悠久剧种剧目繁多、有本地剧种和外地流入共有50多种、最主要的有秦腔、眉户同州梆子、阿宫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商洛花鼓汉调桄、弦板腔等等、外来剧种只有京剧豫剧两种还存在、其余的已无有演出团体存在。谢谢邀请、如有不妥请大家添加指正、谢谢!
陕西西安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西安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爱国将领,今天主要介绍几位开国将领。
孔从洲(1906——1991),陕西省西安市人。1924年进入杨虎城部队,从排长陆续升至团长,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警备第2旅旅长,在***中为捉蒋起到重要作用。抗战时期,任***第38军55师师长、副军长。
***时期,1946年5月15日,率部起义,曾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解放陕县、陕南和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赵启民(1910——19***),西安市蓝田县人,1927年后,考入西安的中山学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6军随营学校排长,红15军团第78师参谋主任,独立第2团团长,独立师第3团团长等职,参加过劳山、直罗镇等战役。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5支队参谋长兼第10团政委,新四军第2师第5旅政委,淮南军区副政委兼第5旅政委等职。在过半塔集战斗中,指挥2000余兵力阻击万余顽军进攻,坚守阵地7昼夜,为此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时期,曾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委,山东野战军第7师政委,第三野战军第34军政委。参加过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海军政委,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松平(1907—1966)),陕西省西安人。原在***第26路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15军军医处司务长、129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冀南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总后勤部油料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我看到有不少人在说到西安名将的时候,连带着把杜聿明、胡琏、杨虎城等近代史中的著名将领也介绍了进去,虽然这三个人都称得上是真正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将,但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西安人。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杜聿明,杜聿明的故乡是陕西米脂县,米脂县现如今归属于陕西榆林市管辖,跟西安并没有什么关系。
胡琏的故乡是陕西华州,也就是现如今陕西渭南市的华州区。
而***虽然是由杨虎城主导爆发的、二虎守长安的事情也发生过在杨虎城的手中,但杨虎城确实不是西安人,杨虎城的故乡是陕西蒲城,归属于陕西渭南市管辖。
在讲完这几个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西安名将的将领后,我们再往下介绍一下真正属于西安的历史名领。
张灵甫是陕西长安县人,也就是现如今的西安长安区,是确切无疑的西安人。
不过在说到张灵甫的时候,想必很多人是不服气的,觉得张灵甫在抗战中的资历没有资格被称之为名将,这种想法也确实没错,但我觉得也不影响张灵甫后来成为“名将”。
张灵甫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在他从学校毕业出来后,他来到了胡宗南的部下,在1933年,就当上了胡宗南部下的团长。
不过在1936年,一件事情的发生却差点终结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这一年回乡的时候,张灵甫用枪杀死了他的妻子,最终在他妻子的兄长上告过后,他被关到了南京的监狱中,被判了10年的监刑。
1947年8月,陈赓将军率领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和第9纵队、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组成的“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拉开了豫西地区战略反攻的序幕,80000大军纵横捭阖,迫使西北胡宗南、中原刘峙等敌不得不抽兵应对,既减轻了陕北的压力,也有力支援了中野刘邓大军和华野陈粟大军的作战。
(陕军时期孔从洲)
这个“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就是起义的***第38军,是杨虎城陕军第十七路军唯一的血脉,起义之前的军长是黄埔一期陕西籍将领张耀明,副军长是杨虎城的旧部孔从洲(周)。张耀明是关麟征的铁杆兄弟,中央军52军系统嫡系,蒋介石将这支部队的原军事主官孙蔚如将军***暗降,然后试图以张耀明来控制和改造这支杂牌军,未曾料到反而加速了孔从洲率部起义的进程。
孔从洲,籍贯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1924年,只有17岁的孔从洲因生活所迫,考取了陕西靖国军杨虎城部的军官教导队,毕业后从排长干起,因功累升,到1936年***前夕,已任杨虎城第十七路军警备第2旅少将旅长,同时兼任西安城防司令,与赵寿山、孙蔚如共同是支持杨虎城将军的心腹手下。
(孙蔚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眉县生活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眉县生活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