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装新娘造型图片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装新娘妆造型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古代新娘下轿,新郎用什么牵新娘?
  2. 古代新娘下轿到入洞房流程?
  3. 古代新娘叫什么名字?
  4. 古代的新娘为什么要蒙上“红盖头”?

古代新娘下轿,新郎什么牵新娘?

迎亲日,由媒人引花轿至女家迎娶,新郎头戴红顶瓜帽,身穿长衫马褂,新娘身着红裙红袄,头戴凤冠霞帔。新娘至,由新郎的小弟或侄辈揖请新娘出轿,并由福命人扶出步红毯或新席、大簸箕,头罩八卦米筛,跨“烘炉火”入门。

良辰一到,便举行婚礼,一对新人先拜天地神明,后拜父母,再夫妻对拜。

古装新娘妆造型图片,古装新娘妆发型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条红缎由新郎牵引着新娘,同携一篮大米进入洞房,吃四果汤和合婚汤圆。厅堂正中悬挂母舅缎联,宴请宾客,母舅坐首席。

按照中国传统婚礼的婚礼习俗来说,新娘子下轿之前,新郎要在堂前对着花轿连射三箭,驱赶一路上带来的邪气,这就是中国传统民俗婚礼中的三箭定乾坤。

新郎所射的这三箭,分别射的是天煞、地煞和轿煞。

古装新娘妆造型图片,古装新娘妆发型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新娘头戴红盖头,由两个全福太太搀着,怀里抱着瓶、花等,来到新郎家大门口。大门口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一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要从上面迈过去,寓意“前进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全福人把马鞍抽掉,寓意“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

”。

古装新娘妆造型图片,古装新娘妆发型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郎家二门口要放一个火盆,新娘迈过去,象征以后的生活红火、旺盛。在新娘过马鞍、迈火盆的同时有的地方新娘子要踩瓦,破“房煞”。

在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草节、麸子、栗子、枣、花生等,目的在于驱邪门。

古代新娘下轿到入洞房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古代新娘叫什么名字

娘子: 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夫人: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

古代的新娘为什么要蒙上“红盖头”?

子曰:男女授受不亲。自古以来汉民族就有这样婚礼习俗,不到"入洞房"的那一天晚上,男女双方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感" 。

最开始看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见到剧中的女角比如说武则天、太平公主都曾经戴过面纱,起初还表示怀疑,后来才明白这是一种礼仪。再后来才在电视剧中了解到为什么"垂帘听政"。

汉族婚礼习俗新娘子蒙上"就开始流行红盖头"的历史由来已久,至少在南北朝的齐国就开始;最早时候还不是"蒙面"(挡住面部)仅仅是"盖头"(相当于帽子)挡住风沙而已;

到了唐朝,"盖头"逐渐演变成从头上到肩部的类似现在的"披肩","风流天子"李隆基别出心裁又发明了一种"盖头",用薄薄的一层纱将脸部遮起来,让女子的脸部更加朦胧,这就是电视剧中太平公主的服饰

唐以后,盖头一直就成了汉民族婚礼服饰中新娘子的"标配";一块非常艳丽、绣着精美图案的大红盖头将新娘子的头盖得严严实实——掀盖头的"权利"只有新郎一个人!

少数民族婚姻习俗不一样,这里就不啰嗦了。

明朝以前,主流婚礼上的新娘子是不用什么红盖头的,传统上使用的是“却扇礼”,也就是新娘用一把扇子将面容遮住,直到南宋晚期开始,出现了用盖头遮头的风俗。

真正让红盖头兴起的,还是在元明清时期,在这几百年之间,传统的却扇礼仪逐渐消失,而红盖头成为了新的婚俗,甚至很多人觉得红盖头就是从古至今都有的婚俗。

最初的婚俗,新娘子不需要将面容遮挡起来,而到了金朝时期,逐渐出现了却扇风俗。

对于却扇风俗的出现,主要的说法是因为遮羞与挡煞,以及辟邪,当时用来遮挡面容的器具就是扇子,新娘们要在婚礼时用扇挡脸,由新郎去掉,称作却扇。

却扇风俗一直盛行,直到唐宋时期仍旧是主流,并且唐宋时代却扇还要做却扇诗,才能够让新娘将扇子拿掉,通常来说都是伴郎来做,非常考验男方文化涵养。

可以说,早期的婚俗当中根本就没有红盖头这玩意儿,但在古代的亚洲其他地方,却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装新娘妆造型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装新娘妆造型图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