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川新娘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江川新娘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鉴赏宋词名作《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回答!
提到大宋王朝,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之一宋词。苏辛柳姜李清照,陆范秦晏欧阳修——群星荟萃,璀璨夺目,灿若星辰!
就词作而言,他们足以代表宋代文化艺术巅峰。而我们今天提到的也是一位文化名人,他的宋词创作也许没有以上十大天王成就,但有一点可谓空前绝后,那就是敢和当朝皇帝争风吃醋,真可谓:舍得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而且证据确凿,并为后人留下一首《少年游》,进一步证明了“此故事并非虚构”!
他就是大宋词人周邦彦,浙江钱塘人,字美成,号***居士,生于公元1056年出生。他与苏轼、辛弃疾、姜夔号称“宋词四大家”。据史料考证,他在大宋词坛上的地位仅次于苏轼,名列辛弃疾、姜夔之前。但在所有诗词爱好者的眼里,他的声望远不及辛弃疾、姜夔有名,更无法与苏轼相比了。用当下人的观点,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流作家”“三流歌手”,这您就大错特错了,这是您根本就不了解这位“周大相公”。
其实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醇雅词派”之先河,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是作品流传最广的词人。也许您说: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有点不服!毕竟坊间有言:“但有井水处皆歌柳词”之说,但是柳永的词只得到下层社会的认可,乃“下里巴人”所好,为庙堂士大夫,阳春白雪所不齿。据史料记载:周邦彦的词在当时却能够达到雅俗共赏,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才子佳人,市井之徒,皆知其词可爱,尤其可见在当时,他的词远胜于“柳词”。
言归正传,我们来赏析他的这首《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北宋婉约派名家周邦彦的这首《蝶恋花》写离愁别绪,隽美哀伤,细腻动人。全词如下: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月皎惊乌栖不定”以天亮便即将动身出发的离人视角写明了时间,是月夜。原本小憩着的乌鸦一时误以为天亮了,惊得晃动,天未白、夜未央,枕边的离人心底却塞满了又要分别的愁绪。“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眼看着美好的良宵就这样走到尽头了,井口方向传来有人汲水的声音,心下更加惆怅。南朝梁国诗人费昶在其《行路难》诗中也有“唯闻哑哑城上乌,玉阑金井牵辘轳”之句。“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离人叫醒身边贪恋时光的美人,而她也是一夜未曾深眠,此时剪水双瞳正泛着泪光,不舍的清泪滴落到枕头上,犹自生寒。明代文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这两句词时说道:“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
别时和别后情景最是断肠。“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秋风吹乱了鬓角青丝,执手相看泪眼,要走的人一步三回头,始终难以迈出脚步,而美人心伤,任什么临别言语也听不进心底,只平添悲愁而已。“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笔触一荡,天色已白,离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只有晨鸣的鸡声相应和了。乐府《善哉行》中有“月落参横,北斗阑干”之句,此处化用之。可怜秋凉露重、江川万里,自己又要倍受多少的思恋之苦!
这首词篇幅不长,然而也可从中一窥周邦彦清绵纤巧、哀婉轻愁的风格,一品北宋婉约派词作的伤愁与美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川新娘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川新娘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