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娘入殓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娘妆入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们那里逝者是火葬还是土葬?我男朋友家是土葬,第一次见?
  2.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

你们那里逝者是火葬还是土葬?我男朋友家是土葬,第一次见?

千百年来,在我们家乡,不论男女老少,亡者都是土葬。年龄小的在祖坟最下边,坟头也很随便,放几个石头做点标记。年长者,自然找风水宝地,先挖墓穴,两边条石砌好,称之为(喜井)备用,墓碑也可预先立好,大理有先做好(活人墓)的风俗。家中老人寿终正寝后,洗净遗体,穿好事先预备的寿衣,请德高望重之老者,为逝者〈开光〉后入殓。在家堂屋摆放,亲友前来叩拜祭祀数日,酒席摆上几天,吃喝数日,两三百桌也属正常。择吉日由乡邻亲友出力,将棺材抬上祖坟入土为安。以前都是这样安葬逝者。今年开始,殡葬改革,不论逝者男女老少,由殡仪馆来车拉走,🔥火化后装骨灰盒,拉回家照样祭祀几天,然后送到祖坟安葬,省了一口棺材,别的礼仪都差不多。也就是这样的办理了。以前做的棺材,也变成废物了。顺其自然就好。

六八老叟。

新娘妆入殓,入殓师给新郎新娘化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

我是有缘人,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村人对风俗礼节还是比较讲究的,特别是红白喜事,人们常说:喜事不请不到,丧事闻丧即到。可见农村对礼节马虎不得,有时容易好心当成驴肝肺,一片诚心却换来彼此的隔阂。原因在哪?就是诸多礼节上失误,弄得人与人之间心里不捂心。

农村葬礼,为什么要回赠毛巾?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让死去的人有一个好的归宿。

新娘妆入殓,入殓师给新郎新娘化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转的,而死则是人生逃脱不了的事,人生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人死了前去吊唁,见上最后一面,也让此生不留诸多遗憾。

来者是客,在农村,前来吊丧之人必须戴孝,从守灵到入土为安即安葬,送死者最后一程。这是对死者的敬重,也是一种不能忘怀的寄托哀悼。

吊孝之人,让敬孝者除去伤痛之感,毛巾洗去不吉利的事,让活着的人清清白白做人。

新娘妆入殓,入殓师给新郎新娘化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生即有死,生死轮回。人去吊丧之人身上戴着孝服,在农村男人头顶孝帽,或者说孝衣。而女人则是披巾,肩披长长的白布,也有顶在头上。

人死后孝服总要除去吧,在农村有除灵脱孝一说,也有地方在葬礼结束时,为了表示对亲戚朋友的敬仰之情,或者说,以后"六七“,"守孝“全免除,让亲戚朋友除去身上的孝服,换上喜庆吉利的平安服,在农村大部分都是用毛巾代替,洗去不吉利之事,让亲戚朋友重新振作起来,开启新生活

这是一种丧葬礼俗。

旧时,有人去世了。家中晚辈要披麻戴孝,他们既要穿孝服也要戴孝帽。这其中有许多讲究,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解说了。

如果一般亲族、亲戚、朋友、村人、同事前来祭奠,在举行仪式的时候,一般也要戴白。这"白"便一块白布,在焚香跪拜,在遗体告别,在出殡送葬时,都要用这块白布裹头。在裹头打结时,只能打活结,不许把死结。所谓“活结"就是一抽就能解的结。

旧时,人们参加葬礼后,会把所发的白布留着,在缝制衣裤时做口袋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不做衣服了,一般去店里买衣服,于是这些质量较次的白布,在葬礼后没了作用,于是就被大家随手丢弃了。

慢慢地,这些一般亲朋好友戴的"白",就由普通白布改成了白毛巾,而且其质量也慢慢由次到好了。

农村葬礼上,回赠毛巾(白毛巾)就是这么来的。

农村请客送礼,在收礼的时候,主家一般都要回一点小礼品。这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风气。在村夫夜话这里,以前送礼是不回礼的。后来礼金越来越高,也就有人回一些礼品。象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一包香烟再配上一件小东西,比如结婚的回礼一般是一包香烟外加一小包喜糖,小孩週岁或老人做寿,一包香烟加一个小蛋糕,而参加葬礼一般是一包香烟加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那为什么葬礼要回毛巾呢?这个应该从过去的孝服和孝帕说起。

过去农村有老人逝世,必须身着孝服,这孝服有些讲究。统称五服,具体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总称披麻戴孝。后来为了简便,慢慢演变成孝眷人等,统一戴白布,根据与逝者的亲疏关系来定白布的长短。孝子一般白布长五尺或六尺,(父母中只有一人逝世,戴五尺孝布,己有一人去世,剩下的一人去世时戴六尺长孝布),女儿,女婿,孝布长四尺,孙子女,外孙,外甥,侄儿侄女孝布长三尺。其他孝眷一般着方巾。也就是孝帕。(以前农村都用白布作毛巾)。这中间还有一些讲究。如果逝者达到六十岁以上,除了亲眷着孝布以外,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都要发一块白色方巾,送葬时截在头上。以示对死者的敬重,叫变全白。而逝者年龄未达到六十岁。则只有未出五服的才有白布。其他人不发白布。叫变半白。这些白布,葬礼过后,可以带回家做衣服,鞋里子,毛巾等用。过去农家的白粗布,很结实耐用。

后来,由于农村很少有人织那种白粗布,就改成购买白细布。再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那一块白细布己经基本上没用了。葬礼一过,有人就随便一丢。完全是浪费。渐渐就有人开始用白毛巾代替白布。而且送葬人也不用顶在头上,可以扎在胳膊上。既显庄重又不尴尬。而且毛巾还可以用来擦汗。带回家也可以作其它之用。

再后来,农村送礼时兴回礼。在葬礼中回礼时除了一包香烟外,另加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此时,毛巾还是当作孝巾之用,不过,有的己不再统一用白毛巾,而用各种颜色的毛巾。对其他参加葬礼的主要亲戚,还有抬棺和打金井的,请来的吹鼓手。还要单独另发孝布或毛巾。慢慢的葬礼回赠毛巾就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以上图片来源于头条图库,侵权必删)

以上是村夫夜话本地情况的简单介绍。你们那里的说法可能不一样,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讨论。谢谢阅读!

农村的红白喜事,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不过在没有禁止大操大办之前,无论是结婚喜事还是白事,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就说这白事回赠毛巾的习俗,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据我所知,好多农村都有这个习俗,只不过有的地方是回赠白毛巾,有的地方是回赠一条白布。

回赠白毛巾的意思是什么呢?一是佩戴出席葬礼,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二是用来擦汗擦泪的。具体来说一下,参加逝者葬礼的一般大致分成两类人,一类是近亲属,自己家人是要为逝者披麻戴孝的,就是穿白衬衫,腰间及白布,头上戴白色孝帽。而另一类人就是远亲和朋友、同事,人家虽然说来出席葬礼,但是不能穿披麻戴孝,所以主人家就一人发条白毛巾,戴在头上,表示哀悼。

也就是现在这几年,没有人去特意买白布了,为了方便省事,干脆都买白毛巾代替。过去除了准备孝衫,要为其他参加葬礼的人一人发一块白孝布,这块白布就是用于戴在头上出席葬礼的,用完之后就可以直接带回家,因为这些白布都是纯棉的,布料很好也不舍得扔,带回家之后可以用来做裤子的内口袋。跟现在的白毛巾作用相同,白毛巾买回来之后直接发就行了,不需要现撕现剪。

事主分发白毛巾,也可以用来擦泪擦汗,就算不是近亲属,到了那个参加葬礼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情都会很低落,有很多农村还有哭丧的习俗,有毛巾可以用着方便些。

还有的地方用毛巾来做遮手帕,参加完葬礼的亲属,走的时候都会回馈一个红包,毕竟是白丧事,红包不太好看,就用白毛巾包一包,也算是回礼。表示对亲人们来参加葬礼的感谢,感谢他们送逝者最后一程。

不管是白毛巾还是白手帕,又或者是白孝布,都是分发给宾客们,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其实一朵简单的小白花就可以了,心意到了就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娘妆入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娘妆入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