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伤兵妆舞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伤兵妆舞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亮剑》中常乃超被俘前为何要假扮一个文书呢,你怎么评价常乃超这个人物?
  2. 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具体差距多少?

《亮剑》中常乃超被俘前为何要***扮一个文书呢,你怎么评价常乃超这个人物

《亮剑》中常乃超被俘后***扮成文书,出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战败后的羞愧之心。

伤兵妆舞台,伤妆教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乃超的暂七师和李云龙的部队还没交手多长时间,武器还没捂热呢,就被全线击溃,自己也被俘。况且自己还是德国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却被泥腿子出身的李云龙击溃。脸被打的***的,你说他能不羞愧吗?

二是不想被关押,失去自由。

***对于士兵被俘和高级军官被俘有很大的区别。

伤兵妆舞台,伤妆教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士兵被俘******取的是,愿意回家的就给回家的路费,不愿意回家的可以参加***。

而对于高级军官,俘以后基本上都是关押,毕竟高级军官在国军部队里都是有头有脸的,放回去又是一个部队的领导者。

曾经国军的高级将领杜聿明就曾在1949淮海战役中被***俘虏一开始说自己就是一个小军官,后来被查出来真正身份,被***优待,关押了数十年,1959年才被特赦出来。

伤兵妆舞台,伤妆教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乃超这个人其实具备丰富的作战理论,但是实践不行。

当初和李云龙交战的时候,部队还没展开就被李云龙给击垮了。

这事不能全怪老常,因为他的长官们都是这么干的,淮海战役尾声国军高级将领们兵败后,“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后谎称“军需处长高文明”,第12兵团司令黄维化妆成“上尉司书方正馨”,最后都被识破抓获;第13兵团司令李弥则化妆成伤兵混在俘虏队伍里借机逃跑;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在突围伊始也曾经被俘,编排的身份是“中尉副官”,最终也趁着战场混乱溜掉了。

《亮剑》里的常乃超当然也得如此,而在东北战场上,美械精锐新五军军长陈林达、新六军军长李涛在被俘时的身份都是“文书”,可以看出这一低级军官的职务特别受国军中将们的垂爱,为什么不约而同选择这类职务来隐藏真实身份呢?很重要的两点是:年龄和气质

杜聿明、黄维和孙元良均为黄埔一期生,巧合的是也共同出生于1904年,到淮海战役结束的1949年初都已年近45岁,这个年龄再想伪装成野战部队的尉官实在是不太相符。而***军队中比较例外的是一些文职和后勤军官,比如什么司书、文书和军需官等等,他们大多不是黄埔等正规军校毕业,而是从各个行业中临时征召的,有的文书原来还是小学教师,扩军拉夫时被弄进部队来。

他们基本不上前线作战,年龄也参差不齐,更不受军官晋升所需“停年”的影响,军衔职务完全凭上级一句话,属于“非战斗人员”,既无血债又没有威胁,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另外黄埔军校生很多还进过陆军大学深造,并且在成为高级将领后个个养尊处优,与那些不通文墨行武出身的连排级带兵军官在气质和谈吐上有很大的差异,扮成那样的军官太容易露馅了。

比如人称“书呆子”的黄维,原本就一身的书生气,如果让他化装成一个上尉连长,随便哪个***战士都不会相信。

《亮剑》中常乃超被俘前为什么要装扮成一个文书呢?原因很简单,吃了败仗,穿着将星的军官服装太显眼,会被***一眼看出来。穿着士兵的军装***不容易发现他就是暂7师的师长,还可以被***当作一名被俘虏的普通***军士兵。因此,可以趁机浑水摸鱼,躲过甄别。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军的高级军官都是官老爷,平时轿车坐贯了,缺少锻炼。当李云龙叫***军的俘虏绕圈跑步时,常乃超就显出了原型。

当常乃超作为俘虏与李云龙初次见面时便说:“李云龙颇多游击习气,我的大炮还在牵引车上,贵军不等我的部队展开,就从我的背后下手,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咱们拉开架势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常乃超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兵者,诡道也!战争根本没有什么规则可言。常乃超这个人有黄埔一期毕业的黄维的影子,时任***军第12兵团司令的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虏之后一直不肯认错认罪,黄维一直被关押到1985年才被特赦。

常乃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不适合指挥作战。利用他丰富的理论知识去南京军事学院充当军事教员,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具体差距多少

答,

觉得黄海海战时,清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差距太大了。就是大清的海军军舰没有追上日本海军的军舰。

首先就是船龄要比日本的早十年到二十年。军舰越是往后建造,越先进,它的先进表现在速度上,另外一个就是火炮火力猛烈,燃烧性大,还有一个就是操控性好。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黄海海战,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小时,确实必然发生的事情——北洋水师惨败。差距很多人认为在武器装备上,这确实是一方面,但是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不懂得经营海军,从而导致了惨败。

大清这边,海军的实际领导人是李鸿章李中堂。李中堂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深知北洋水师战力不足,就致力于买军舰来增加北洋水师的战力。他在购买军舰的时候只关心军舰什么时候能到,他注重于即战力,就是买来了就能用。但是海军是技术兵种,军舰买来了还需要训练磨合才能形成战斗力,在购买军舰的过程中,李中堂对军舰的类型、装甲、火炮等情况一无所知,以至于被人忽悠。

如一开始他委托英国人赫德去打听英国船厂的军舰情况,赫德给李中堂的报价是巡洋舰30万英镑,当然,他估计李中堂拿不出那么多钱,也给了另一种方案就是猎雷舰,报价28000英镑。不过李中堂觉得英国人不放心,就找了驻英大使龚照瑗,龚照瑗这个人又太贪,报价58000英镑,和之前赫德报价28000英镑的猎雷舰是同一艘军舰。过了段时间,中日交手,清军被击败,李中堂就急了,这个时候龚照瑗说英国船厂挥泪大甩卖,之前58000的军舰报价5万,这下李中堂乐坏了,买了4艘,而这4艘猎雷舰就是之前赫德说的28000的军舰。

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李中堂氪金氪了很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日本方面的阻挠,最后一艘军舰都没买回来。

李中堂从1875年就开始经营海军了,从1875年到1881年陆续买了20多艘军舰后,就没有更新过装备。可以说经营了20多年的海军,竟然对海军一窍不通,也只能说李中堂太没专业性了。

当时按照李中堂的想法,买下最好的军舰,配上最好的人员就可以了。

然后海军的舰长都是从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回来的,以刘步蟾和林泰曾为总兵。

光从军舰的性能来看,北洋水师除了诸如致远、经远等10艘1-2000多排水量的巡洋舰,2艘炮艇、4艘鱼雷艇之外。更是有定远、镇远这两7000多排水量的战列舰。总计14艘舰,4艘艇

而日本方面虽然没有定远、镇远这类粗炮厚皮的战列舰,但像吉野、松岛、浪速等十二艘巡洋舰/老式战列舰的普遍排水量都是4000吨级左右

因此从总吨位来说,北洋水师的32000多吨,而日军有40000吨。航速上北洋的普遍在15节以下,仅有两艘18节。而日军5艘在18节以上,吉野甚至有22.5节。这是军舰总体实力的落后,但不算太大。

现代普遍都认为黄海海战是输在炮上,当时定远、镇远上各有4门305mm克虏伯炮,其余的一水巡洋舰也大多配备200mm以上舰炮。口径就是信仰,但是150mm以下的速***几乎是0。

反观日本那边,200mm以上的炮确实不多,但是120-150mm的速***加起来近100门。你就想这么个场景,速***一分钟打10炮,大口径的炮一分钟甚至几分钟才能打一炮,在开花速***的火力覆盖下,就算是打***战列舰。但是对舰上火炮操作人员的干扰有多大。

还有炮弹的装药,实心弹这种对舰效果不佳的玩意北洋水师还大量用就不说了。就算是开花弹,我们这边还在用黑火药填充,爆炸温度不高,破片伤害也差,而日本方面已经用苦味酸这类黄色***,威力远高于黑火药。而且炮弹质量差,不合膛的多,或者打中了不炸的也多。炮弹虽然库存有,但是战时没有完全拨付上舰,导致开打的时候炮弹不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伤兵妆舞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伤兵妆舞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