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宁乡生活推荐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宁乡生活妆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每逢过年,你们的家乡的哪些传统文化习俗,已经消失了?

每逢过年你们的家乡的哪些传统文化习俗,已经消失了?

我们湖南宁春节活动项目消失最彻底的是一种叫“赞土地”、耍“手狮”的民间说唱艺人礼赞,还有打花鼓、舞狮,耍龙灯现在也所见不多了。

时候每逢过年,赞土地、耍手狮的民间说唱艺人特别多,赞土地的艺人拿着一个快板一样的道具有的直接用一根竹块敲小盆,耍手狮的艺人手里拿着一个带铃铛的小狮子,他们走村串户给人道贺新春。人们往往给个五角、一元、两元的,甚至,有些人家会拿些米、油炸薯片、年糕给那些艺人,而他们也都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其实是相互讨个喜)。

宁乡生活妆推荐,宁乡生活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打花鼓,有乐队,有男女演员各一人,当时我们觉得演员穿着戏服化着妆好漂亮,他们主要演唱一些花鼓小调或花鼓戏片段,我们小孩子跟着一家家的看。舞狮、耍龙灯则更象一种狮舞、灯舞,他们也有乐队,舞狮队有两个演员,用道具装狮子讨喜,龙灯队人数多一些,他们演出时也可加入一些诸如“大猪吃食”、“大船撑宝”之类的情景演出。那些舞狮、耍龙灯的人有时候会拿着狮子头、龙灯大叫着逗我们小孩玩,我们既害怕又不舍,还是一家一家跟着去看。其实,他们按现在的说法应叫群众性文艺小团体,为活跃春节气氛,丰富农村文艺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只可惜,随着电视、网络的兴起,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很有乡土气息和年节气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越来越少了,想想,总叫人怀念。

过去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对联,赏花灯,男女老少其乐融融。家里放着列祖列宗的画像,上好香,摆好贡品,一起行礼。小孩玩的是开开心心,不亦乐乎。在古代人们过年,有武术表演,村村敲鼓,年货是什么都有,什么都实惠,那种气氛才是一个热闹吉祥。那个时候人们都比较淳朴,虽然吃个好饭都能开心得不得了,现在呢?人们的内心装了许多负面的情绪,开心不起来,所以说要在过年的时候把世俗的东西收敛一些,以全新的面貌和精神状态去过年,过年是新年的开始,怎样才能过好年就是要学会去自己营造,年味的浓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那个地方的人文素养的高低。所以说在古代这个年味通常作为考量官员是否有所作为,是否消极怠政,是否移风易俗,百姓是否自得其乐,往往积极作为者,推沉出新者,那里的年味就浓厚,往往轻贱民生者,榨取豪夺,那里的年味就不浓厚。故而古代用人提拔考量都是有理有据,丝毫不差。

传统文化习俗,日渐平淡,逐渐消失,是时代的进步导致还是文化的缺失?

宁乡生活妆推荐,宁乡生活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过年年味越来越淡了,每次都是一群人坐在那里玩手机!,下面这些传统文化习俗,正在一点点的消失!

记得小时候过年,不管家里是穷还是富有,都会去买副对联或者自己手写,贴在门上,代表来年好运滚滚,恭喜发财等寓意,大人们忙着各家欢喜,小孩子就到处要红包、压缩钱,我记得我爸那时候还在我房间的门上贴了,说让我希望保佑我,考试都得100分。但是现在科技在进步,这些传统的东西日渐消失了,原本的热情也淡了很多,好还念那种感觉

大年三十前,家家户户都会洗个澡,因为在农村,大家都是烧锅子,很大的那种,洗起来可舒服了,洗个澡代表洗去今年的不顺、霉运,来年重新开始,好运连连,这样正月里出门拜年也会受欢迎很多。虽然有点迷信,但是大家都很开心,还是不错的。

宁乡生活妆推荐,宁乡生活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全村一起放烟花的场景,真的是太美了,不管的大小烟花,在大年三十晚上,最为绚丽,很多家人都会等到12点来放,我们小孩子就每次跑到楼顶观看,因为在农村,那时候也没有限制,大年三十晚上的过年氛围最重了,没有烦躁、焦虑、只有团圆,这样的生活真好!

小时候过年,爸妈再没钱,都会省下来给我买一件新衣服,那时家里穷,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穿上新衣服,我每次开心的都要蹦起来的那种,不管好看不好看,穿着新衣服,在别人面前晃悠,总感觉非常自豪,骄傲。好怀念这种感觉!

以前每逢过年,我们家乡的人都要扎彩灯、舞锦龙、耍狮子、扭秧歌、演皮影、唱大戏,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再加上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年味儿显得越来越淡了,尽管有识之士正在抓紧抢救,但是恐怕很难回到原有的节点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传统的东西。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能够继续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辈儿孙永远能够品尝到质朴的年的味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宁乡生活妆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宁乡生活妆推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