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洋县舞台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洋县舞台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说秦腔既是民间的又是古典的?
  2. 正月初五扫五穷是什么意思?

什么秦腔既是民间的又是古典的?

秦腔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台区、勉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乾县、礼泉、富平、泾阳、三原、临潼一带的称北路秦腔(即阿宫腔,亦称遏宫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西路乱弹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用四川语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东路乱弹在京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也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洋县舞台妆,洋县舞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月初五扫五穷是什么意思?

正月初五的风俗习惯,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多的。扫五穷便是其中的一种风俗习惯。

那么何为无穷呢?“五穷”是指邪、怪、灾、病、贫。这种风俗习惯,只发生在中国汉水上游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及其周边地区城固、西乡一带。

通过扫五穷表达了农耕文明时期,老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外。

洋县舞台妆,洋县舞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由当地老百姓们自发组织,从本村的百姓们当中,挑选上几位,十多岁的男孩子。然后他们一个个化妆成土地公,红、黑灵官,孙悟空,喜神等。

在锣鼓声的敲打之下,这些化妆成神人的小孩子,一个个手拿着扫帚与簸箕,挨家挨户的走进院子里,象征性的扫几下。这样便预示着五穷被扫走了,家中就会平安,不受邪、魔、病、贫缠绕了。

主家也会向这些化妆成神人的孩子,发点小红包,以图新一年万事的吉利与喜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洋县舞台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洋县舞台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