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视剧民国妆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影视剧民国妆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化妆的发展历史?
(一)化妆的起源
化妆的起源仅用一种学说难以做出完整解释。各个社会时期的主导文化不同,其起源说法也各不相同,先后出现了驱虫说、***说、巫术说和性吸引说四种学说。
(二)化妆的演变
化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都有时代特色。以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化妆特点。
1. 夏商周时期的特点
(1)以刚健朴素、自然清丽和不着雕饰的女性为美。(2)出现了眉妆、唇妆、面妆。(3)出现了妆粉、眉黛、面脂、唇脂、香泽等化妆品。
2. 秦汉时期特点
(1)化妆习俗得到很***展,妇女开始注重容颜装饰。(2)开始使用妆粉、胭脂、朱砂、墨丹、唇脂等化妆品来化妆。
3. 魏晋南北朝特点
(1)化妆技巧渐趋成熟,风格多样,用色大胆,以瘦为美。(2)有白妆、额黄、斜红、花钿等面妆。
民国美女学霸郑念,南开新剧团女一号,为何在上海坐牢六年?
郑念出身于北洋***家庭,她不仅受过极好的教育,还凭着出众的容貌数次登上《北洋画报》,同时她还因参演新剧《我俩》轰动一时。然而,她却在上海坐牢六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郑念原名姚念媛。
她的父亲姚秋武是清朝末年公费留学生,曾在日本学习海军军事,清***被推翻后,姚秋武在北洋***海军舰队就职,后来又转任东北海军司令秘书长。
老爹混得好,女儿自然要富养。
姚念媛天生丽质,聪敏好学,她先就读于南开中学,后来凭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与北大齐名的燕京大学。
姚念媛不仅是学霸和校花,她还多才多艺,特别在古典文学上很有造诣,因此当时最时尚的《北洋画报》几次请她做***。
在姚念媛大学毕业那年,南开新剧团排演新剧《我俩》,姚念凭着姣好的容貌和出众的气质,被选为女一号。
《我俩》公演后,姚念媛以精彩的演技和绝美的妆容,受到了观众们的热捧,成为轰动一时的知名人物
不过,贵族出身的姚念媛并没有向演艺这条道路上发展,她紧接着又远渡重洋,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在那里取得了硕士学位。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美人迟暮的遗憾总是令人伤感,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伤感却不存在,因为她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都令人佩服,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树叶之静美。郑念,就是这样的女子。
郑念原名姚念媛,出生于北洋***的***家庭,是那个时代的豪门闺秀,也是北洋画报封面上最令人心动的偶像,无数官宦子弟对其趋之若鹜,可她却丝毫不动心,直到遇到爱人郑康琪。
姚念媛是才女,在国内时就读于燕京大学,1930年留学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念硕士,之后在浪漫多情的伦敦,邂逅了郑康琪,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不顾父母反对,非君不嫁。结婚之后,两人琴瑟和鸣,由于郑康琪是外交官,所以姚念媛也随丈夫漂洋海外,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直到1949年才回国。
幸福的人生大同小异,都是夫妻和睦,各自事业有成,儿女乖巧,而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姚念媛来说,回国后的前几年是幸福的人生,后几年不幸接踵而至。1957年,郑康琪因癌症去世,姚念媛悲痛万分,如果不是还有女儿要抚养,她甚至动过追随丈夫而去的念头,痛定思痛后,她接下丈夫的工作,开始担任壳牌石油公司英籍总经理顾问,有时代理总经理,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从那时起,她不再叫姚念媛,而改夫姓,叫郑念。她带着他的姓氏坚强地活下去。
然而,生活再一次捉弄于她,1966年,她被卷入文化大革命之中,她一个弱女子,先是独自面对着无尽的文化批斗,然后又因曾在英国留学和在英国公司担任主要岗位的工作经历囚禁于家中,最后在1966年9月入狱,这一年,她51岁,她不再是郑念,她在监狱代号1806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剧民国妆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剧民国妆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