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伎舞台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艺伎舞台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日本艺妓妆容教程?
  2. 唐妆和艺伎妆有什么区别?
  3. 为什么唐代时期的腮红很红?
  4. 日本的艺伎妆,和唐朝妆容是否有关联?

日本艺妓妆容教程

1.肤色眼影大面积的在眼部打底

2.下眼睑的前半段涂抹米色的珠光眼影提亮。

艺伎舞台妆,艺伎妆容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眼尾的三角区域也就是图中白色范围内涂抹棕色的眼影拉长眼形。

4.将棕色眼影晕染开,晕染的范围不要过广。

5.唇妆选择较为鲜艳的樱桃色,重点涂抹在嘴唇的中央位置,可以让嘴唇看上去更加丰满又小巧。

艺伎舞台妆,艺伎妆容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妆和艺伎妆有什么区别?

唐妆和艺妓妆是两种不同化妆风格,有以下区别:

1. 起源和历史背景:唐妆是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妆容风格,而艺妓妆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化妆风格。

2. 设计和元素:唐妆强调高贵、华丽和庄重的感觉,通常使用红色、金色等鲜艳的颜色,以及繁复的发髻和头饰。艺妓妆则更加注重精致、细腻和娇美的感觉,使用淡雅的颜色,如粉红色、浅紫色等,以及独特的发髻和头饰。

艺伎舞台妆,艺伎妆容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形象和身份:唐妆是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的妆容风格,代表着尊贵和高雅的身份。艺妓妆是日本传统文化中专门为艺妓(专职陪伴客人表演和***的女性艺术家)设计的妆容风格,代表着艺妓的特殊身份和职业

4. 使用场合:唐妆通常在古装戏剧、古代风格的婚礼、传统节日等特殊场合中使用。艺妓妆则主要在日本的传统艺妓表演、茶道、日本传统结婚仪式等场合中使用。

为什么唐代时期的腮红很红?

唐朝妆容追求明艳大气可谓是经典。

唐朝强大的时期,妆容也很有特色;都是有一点弧度的细眉,但是整个面部一定要化白妆。从现在日本艺妓的妆容就可看出唐朝妆容的影子,底妆是真的很白。唐代女子白面两颊的胭脂常抹成圆形,而且面积很大。后期由杨玉环发展出额头画花,在用金箔贴上,整个妆容配上当代的发髻显得更为霸气艳丽。

日本的艺伎妆,和唐朝妆容是否有关联?

艺伎的“妆容”第一次应出现在平安时代(794-1185)。当时的日本在804年、838年两次派遣唐使到大唐学习中国文化,而化妆技术便是日本学习唐朝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但艺伎的妆容与唐妆有相似也有区别。区别就是唐朝女子妆容中的大面积腮红在艺伎身上并没有体现。原因在于腮红所用之物:“胭脂”。

胭脂是由中国西北匈奴焉支山(今天甘肃省永昌县、山丹县之间)地区所产植物红蓝花,提炼出来的色素制作而成。相传为匈奴女性使用。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回国后,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就在此时被引进了中国。

红蓝花喜欢温暖的环境,它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2到25摄氏度之间。因而并不适合日本气候环境下普遍种植。加上胭脂制作程序尤为繁琐,耗工耗时,自古并非平常人家女子所能使用。在《红楼梦》中也有提到。这就导致了日本的传统化妆文化并未继承唐妆腮红的原因。

艺伎,这种17世纪在东京大阪出现的复古表演,自然就继承了日本的传统化妆文化。担任艺伎的女孩通常来自下层社会,迫于生计,而从事这一职业。她们精通妆容、多才多艺,是浮世绘首要的描绘对象。因而在普通日本人的观念中,艺伎是种十分体面的工作

日本艺伎妆是只针对艺伎这一职业,所产生的一种妆容,这和唐朝时,女子皆扫蛾眉敷粉脂的流行大势是有区别的。

唐朝的女子妆容是之前各朝代审美的

铅华、胭脂、眉黛、花钿、口脂,这些绚丽诗意的装点,是***女子对美的追求,也是当时社会对于多元文化包容的体现。

国人以白为美自古有之,古代没有自然色号的粉底

不过米粉画出来的妆不如[_a***_]自然,所以家里富裕的女子,还是会选择

古人使用铅粉的记录很早就有,宋代《事物纪原》中提到“周文王时,女人始敷铅粉”,《韩非子》中也提到了女子的面妆用品有脂、泽、粉、黛等。

日本艺伎妆把脸涂抹的一片白,也不是崇尚唐代风韵。而起还有一点,虽然都是白色底妆红色点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伎舞台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伎舞台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