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汉新娘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西汉新娘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妆文艺特点?
除了红妆外,汉代妇女也有白妆。白妆就是不施胭脂,单以妆粉敷面。如《中华古今注》记:“梁天监中,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作白妆,青黛眉,有郁髻”。另外“啼妆”也风靡一时,相传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独创,即在两眼下沾***,犹如啼痕一般,因而得名。这两种妆面都凸显了妇***戚的意味,易于博得男性的爱怜。
为了使得面部的妆容拥有更加迷人的魅力,女子还喜面靥,这是汉代妇女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本来女子一笑露出酒窝就会异常美丽,而在上面点上红点,则更能凸显出它的美丽。
古代怎样画女妆?
第一步:敷铅粉
铅粉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但长期使用会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最后变成黄脸婆。古人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
不过这也吓不跑爱美的女性,她们在铅粉中添加辅料调和使用: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因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张骞带回胭脂之后,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制作成粘稠的红色脂膏,装于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胭脂的制作工艺更趋成熟,既有便携式纸片状的“金花胭脂”,即将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还有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的“棉胭脂”,类似现在的腮红液,工艺已非常现代。
第三步:画黛眉
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子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也有一种是用青色的柳枝点着稀释后的颜料画眉。
第四步:点额黄
这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形状有圆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鸟、鱼、蝴蝶、鸳鸯等,颜色主要是红、绿、黄三色。
古代女子眼妆用什么?
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
1.黛粉:在战国时期,还没有什么固定画眉毛的材料,一般女人们会把柳树条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充当眉笔。之后便出现了“黛”,这是一种苍青色的矿物质。准备画眉毛之前先将黛磨成粉,再加入清水调和而成。
汉代时喜欢把眉毛化的月牙一样弯弯长长的,远看像青山一样秀丽。到了唐朝时期,又开始流行把眉毛画得又短又宽。形状像是蛾翅一样,光是眉毛的画法就高达十几种,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妆粉:妆粉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粉饼,除了把米磨碎之后做成米粉还有一种铅粉。但是铅粉虽然白,但是是有毒的,但是女人们为了美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胭脂就相当于古代的口红,是用一种叫做“红蓝”的花朵制成的。与粉饼调和后也可以当腮红使用,后来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上牛油之类的,使其变成膏体。古代流行得是樱桃小口,将手指轻轻沾取一点涂在嘴唇上,可以显得人很有气色。
古代女性大多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化妆无疑是女性们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每个朝代对美的定义也不同,长得美自然是最基本的可以取得优势的条件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汉新娘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汉新娘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