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娘闽侯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娘妆闽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福州喜娘是不是很有名?
  2. 蛋燕皮是什么做的?

福州喜娘是不是很有名?

福州“喜娘习俗”在2015年成功入选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2017年初,“喜娘习俗”又被福建省***收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福州,喜娘又称伴房嬷,在福州十邑的传统婚礼中,喜娘是一种职业汉族的传统婚俗中,男方家庭一般会雇请通晓礼仪的妇女担任司仪。她必须能说会道,善于应酬,主要职责是指引安排结婚礼仪。在中国,喜娘的历史可追溯到周代,她们中式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新娘妆闽侯,新娘妆的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喜娘在婚礼上唱出嫁诗•吴心钰/摄)

在以前封建时期,新郎新年之间都没有见过面,家族又大,互相不知道如何称呼,礼数特很繁复,这就需要请一位喜娘,热闹气氛,也可以教新娘怎么行礼。

福州传统婚礼仪式主要有上头仪式、新人会面、束发加笄、称呼礼、托付礼、全家执手礼和亲迎礼历礼成等七个环节。这些对喜娘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早期喜娘要的任务更加复杂,要参与布置喜糖、陪新郎出发迎娶新娘、接亲时要配合新娘“撒麦哭嫁”、指导新人拜天地和拜祖宗等等都要喜娘的参与。

新娘妆闽侯,新娘妆的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资深“喜娘”向学员介绍 “子孙桶”•梅永存/摄)

现在时代在进步,新人们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程序也简化了,不少喜娘也学起了潮流的词汇,还会把一些简单的英语词汇和传统的方言吉利话结合起来,颇受欢迎。如今也有越来越多“洋气”的年轻选择传统的福州婚礼,喜娘这一职业,是对闽都文化很好的传承。比如喜娘会引导新娘给公婆敬上福州市市花茉莉花茶,“茉莉”与“莫离”谐音,既代表新娘纯洁文静,又预示新人婚姻和和美美不分离。

自2010年福州成功举办第一届喜娘大赛之后,喜娘文化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今年的第三届喜娘电视大赛暨海峡两岸喜娘电视大赛总决赛在闽都民俗园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福州的80后喜娘郑增增最终获得冠军,长乐的郑丹和闽侯的靓亮分获亚军和季军。

新娘妆闽侯,新娘妆的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的,喜娘在福州有2000多年历史,对于福州家庭,婚礼上,喜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她既能引导新人家庭里各个婚俗程序,又能调动大家的气氛,新生代喜娘不落俗套,时尚又不失幽默感,我就是增增,第三届喜娘大赛冠军!!!

蛋燕皮是什么做的?

燕皮是将猪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放入上等甘薯粉,制成薄如纸张的片状食品,又称肉燕皮。福州肉燕皮创于清末光绪年间。成品燕皮色白质香,平滑细润,脆嫩爽口,可切成丝状煮食,是福州特有的风味小吃。晾干后的燕皮可以长久储存,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1]肉燕皮配以其他原料,可做成扁肉燕,太平燕等多种名菜和风味小吃。扁肉燕是将鲜鱼肉、猪五花肉、虾干,芹菜茎剁成馅,以切成二寸方片的干燕皮包馅,并将燕皮中腰合拢捏紧,使边缘自然弯曲成长春花形,又名“小长春”。待蒸熟后人开水中煮沸捞起,调入紫菜、芹菜米、虾油、绍酒等作料,冲人与鸭蛋共烹即成福州地区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的必备菜肴——“太平燕”。太平燕因其别具风味、香郁可口和菜名中蕴含的太平吉利之意而备受福州人青睐。过去在喜庆宴会上,每当“太平燕”上席时,鞭炮齐鸣,客人们停筷停杯,恭候新郎、新娘或寿公、寿婆前来向宾客敬酒,使喜宴气氛达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娘妆闽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娘妆闽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