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婺剧舞台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婺剧舞台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苏剧的来源与艺术特点是什么?
  2. 在这个流行音乐发达的社会,我国自古以来国粹的戏曲知识有哪些?谁能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苏剧的来源与艺术特点什么

苏剧流行苏州地区,由苏滩发展而来。苏滩是江南滩簧的一种,因流行于苏州地区而得名,原来称为对白南词。它最初是一种清唱的说唱艺术,有生、旦、净、丑等角色但是以唱为主,演出演员围坐一桌清唱。

苏州地区的昆曲清唱有很悠久的历史,因而对白南词很受昆曲清唱的影响,几乎所有流行的昆腔剧目都被吸收改编过来了。一般是全剧的结构不变,对白也基本不变,唱词则不变或改编为七字句。

比如《牡丹亭》、《琵琶记》、《白兔记》、《荆钗记》、《幽闺记》、《西厢记》、《花魁记》等都是苏滩的常演剧目。也正因为苏滩和昆剧的这种亲缘关系,民国时期的昆剧在江南才能搭在苏剧团里存在。

婺剧舞台妆,婺剧戏曲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此以外,苏滩还有所谓的后滩剧目。苏滩的后滩剧目有从昆腔的丑脚戏和其他剧种中的戏谑段子里改编过来的滑稽段子,还有从民间花鼓戏里改编的一旦一丑的对子戏,以及由旦脚独唱的时调小曲和有关时事新闻的说唱段子。

苏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在江浙一带盛行,并流传到江西、福建等地。在这些地区,它被吸收到当地的剧种里面,如浙江的婺剧、和剧及江西的赣剧中都保留着对白南词的剧目,称为“南词”或“滩簧”。

苏滩正式成为苏剧是在本世纪的40年代。昆腔清唱对苏滩的影响非常深远,苏滩对清唱也极为倚重,所以化妆扮演人物往往只是清唱的点缀。1941年,朱国梁在上海创建了国风新型苏剧团,标志着苏剧的正式产生。

苏剧团以苏剧、昆剧合演的形式,在江南的农村里流动,饱尝艰辛。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他们进行了扶持,浙江建立了浙江昆苏剧团,江苏成立了江苏苏昆剧团,都是苏剧与昆剧兼演的剧团。后来浙江的昆苏剧团还演出了著名的《十五贯》,使昆腔重新兴盛起来。

苏剧音乐唱腔的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昆曲曲牌,二是南词,三是滩簧曲调。因深受昆腔的影响,所以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伴奏以二胡为主乐器,兼用江南丝竹。
常用的曲调有[曲头]、[曲尾]、[点绛唇]、[锁南枝]、[太平调]、[弦索调]、[费家调]、[柴调]、[离魂调]、[流水板]等。苏剧的行当有老生、小生老旦、小旦、净、丑等,表演上从昆曲中学习了许多技艺,所以比较成熟

婺剧舞台妆,婺剧戏曲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流行音乐发达的社会,我国自古以来国粹的戏曲知识有哪些?谁能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答这个题,我虽受邀而能力不达,再则,这个题目也实在太大,几本厚书也未必写得完,真觉老虎吃天,无法下抓!

我爱戏曲艺术,但主要是秦腔,其次是京剧、黃梅戏,然爱好秦腔也不过是退休之后业余生活。所以,我只谈点滴秦腔知识之事,虽然只是点滴,我其实自个尚未一知半解,对于许多的老年朋友,也可说是够学、够用、也够多的了!

我认为不要只把京剧视为国粹,对国粹二字应作广义的理解和应用。应该说能承传至今的民间大小剧种,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宝,珍宝都是国粹。

婺剧舞台妆,婺剧戏曲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腔传承数千年,至今日,理论实践早已达到绝顶高度,成规成套成就辉煌,相关资料非常丰富。近看大新华书店,精装剧本《秦腔戏剧集》五大本,上戴剧目七十余本,各类电子资料多不计数。 西安市西一路易俗社秦腔资丿料完备齐全,质高,量足。还有西安市的西大街,古楼城皇庙处秦腔乐器,资料,要啥有啥,总之,我今天不细讲知识,我主要给朋友们先做个求知的响导。最后,我给朋友们推荐我手头现存常用的秦腔资料如下:

吴向元编选《秦腔名家名唱腔精选》

肖炳新板《秦腔音乐唱板浅释》

《任哲中唱腔精选》

《肖若兰唱腔精选》

肖炳编《板胡演奏》

吉喆编《板胡曲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婺剧舞台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婺剧舞台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